秘境、小位面、异界、古已有之(2/7)

作品:《巫在人间
巫在人间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方丈。在东海中,正方形。三天司命所治,群仙不愿升天者,皆往此受太玄箓。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太帝官,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故名扶桑。

蓬丘。即蓬莱山。在东海之东北岸,其中高山当心,有似于昆仑。乃天帝君总九天之维处。

昆仑。号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亥地,乃西王母所治。关于昆仑,诸道书多有所记,如《抱朴子内篇·祛惑》便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天不问其高几里,要于仰视之,去天不过十数丈也。……有珠玉树沙棠琅碧瑰之树。每风起,珠玉之树,枝条花叶,互相扣击,自成五音,清哀动心。……昆仑山上,一面辄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真济之快仙府也。”此外,《十洲记》又称:“其北海外又有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

《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又于十洲外增一穆洲,三岛则增千辰山、方壶山、连石山、沃焦山、钟山、岱舆山、酆都山;并谓海中亦有五岳:东岳广桑山在东海中,青帝所都;南岳长离山在南海中,赤帝所都;西岳丽农山在西海中,白帝所都;北岳广野山在北海中,黑帝所都;中岳昆仑山在九海中。

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

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

“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