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假想敌(2/3)

作品:《甲午崛起
甲午崛起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布斯堡各领地中最大的。

1867年的“妥协方案”,可以说是1848年中欧民族主义运动余波与1866年普奥战争联合产生的结果,在1848年革命期间,匈牙利的民族主义表现得最为激进。

根据这个妥协案,哈布斯堡君主制转变成德意志—马扎尔人共治的体制,马扎尔人统治匈牙利,奥地利德意志人统治帝国其他地区。

弗兰茨·约瑟夫将继续担任帝国两部分的准立宪君主——匈牙利的国王和君主国其他地区的“皇帝”。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地利”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消失了。

虽然二元君主国整体上是“奥地利—匈牙利”,而且匈牙利的官方称呼仍然是匈牙利,非匈牙利的“半个帝国”并不称奥地利,而是“在帝国议会中有代表的地区”。

这片地区的非正式名称为奥地利,半官方名称是“西斯莱塔尼亚”。

直到1915年,西斯莱塔尼亚才正式被允许称作“奥地利”。

由于这种双元体制,匈牙利可以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到19世纪末,匈牙利议会要求它在帝**队中的匈牙利部队使用匈牙利语指挥,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统一用德语指挥。

这个妥协案,可以说是匈牙利人在哈布斯堡的非德意志族群中享有较高特权的一个反映,它忽视了君主国的其他族裔群体,这一点当时就很清楚。

在1867年的大臣议事会上,保守的联邦主义者理查德·贝尔克莱迪主张,君主不应该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民族,而应该超越于所有民族之上,而且君主肯定不应该忽视这个国家的斯拉夫人。

1871年的“基本法案”本来是要给予波希米亚的捷克人以更大的权力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

后来,由于奥匈在巴尔干的不断扩张,南斯拉夫人成了一个很大的族群,当时曾有人设想后者可以成为哈布斯堡的第三势力,二元帝国可以改组成三元帝国。

但在马扎尔看来,这个设想可能会威胁匈牙利在帝国内的地位。

因此,这个妥协案和二元帝国折射出哈布斯堡境内复杂的民族关系。

既有德意志人跟非德意志人的矛盾,也有马扎尔人跟其他非德意志人的矛盾。

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奥匈帝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867年才开始有奥匈帝国这么一个东东,比华皇建立的华国,也早不了几年的时间而已。

但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重要势力之一,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战略价值,更在于它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

哈布斯堡家族拥有许多领地,包括奥地利,历代君主以这里作为基地,通过战争和联姻,不断扩大影响力。

1453年,奥地利被提升为大公国,标志着哈布斯堡走向欧洲政治舞台的中心。

哈布斯堡家族在整个欧洲开枝散叶,奥地利、波西米亚、西班牙、南意大利、勃艮第、尼德兰都在它的笼罩之下。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震动欧洲,对于民族成分复杂的奥地利来说,宣扬平等自由的革命思想是个大麻烦。

拿破仑称帝后,奥地利君主也称帝,建立了奥地利帝国,在与法军鏖战同时,不断强化国内的统治。

借着英国的封锁和俄国的坏天气,奥地利熬到赢了,但是自由的火种已深入人心。

如果法国大革命是一枝独秀,那么1848年革命就是遍地开花。

奥皇甚至要借用沙俄兵力来镇压匈牙利的烽火,最后他干脆把匈牙利议会解散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面对此起彼伏的抗争运动,当时的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推行改革,向民族运动者妥协,赋予一定的自治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