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德黑兰—饕餮们的盛宴 二(1/3)

作品:《决战1984
决战1984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将丘吉尔口中“人类有史以来最大一次世界力量的聚会”安排在德黑兰完全是出自斯大林的旨意。事实上在此之前,按照丘吉尔的意思竟然美、苏、英三国的外长于1943年的秋季已经在莫斯科发表了《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确立了要将战争进行到德国彻底失败和无条件投降为止,如果轴心国有媾和企图,同盟国只必须互相通报和协商的原则,那么这三大代表正义的巨头的会晤地点便不妨放在开罗、巴格达,甚至可以在阿拉伯的沙漠里架上三顶帐篷。

但是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斯大林的明确反对,他坚持将伊朗首都德黑兰这座位于苏联和西方势力范围交界处的城市作为领袖们的角斗场,而公开的理由是便于他就近指挥动辄投入百万大军的苏德战场,尤其是在苏联红军全线越过第聂伯河,在日托米尔方向遭遇到曼斯坦因麾下以曼陀菲尔为首的新锐装甲集群的反击之时。

但是事实上熬过了基辅、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早些最艰难时刻的斯大林早已对这些战线之上的小小起伏司空见惯,虽然在1943年苏联面临着开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人力枯竭和粮食危机。但是随着反攻的继续,苏联版图上最主要的产粮区—乌克兰正逐步重新归入莫斯科的掌中,而在解放区,苏联红军更以比德国人更为野蛮的方式搜刮着青壮人口,因此斯大林甚至愿意相信根本不需要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苏联红军也可以独力将坦克开到英吉利海峡的岸边。

但是这样的想法终究不过是一个华丽的想象而已,虽然斯大林不畏惧一个人的战斗,但是在关于战后势力范围的划分上他还是希望在局势“明了化之”前先在自己的地盘上把基调先定下来。而德黑兰在斯大林的眼中自然是最合适的地点。因为虽然名义上这座城市还在苏联和英国军队的共同控制之下,但事实上随着德国陆军的兵锋止步在高加索的群山之间,英国陆军原先部署在伊朗高原之上的庞大兵力已经逐步抽调到北非和地中海方向去了。

英国陆军部署在伊朗的兵力曾在1942年底达到过一个巅峰。当时编组为“伊朗—伊拉克”军团的英国陆军一度下辖2个集团军的兵力,编制有2个英国步兵师和1个装甲旅,3个印度步兵师和1个装甲旅,以及两个由波兰难民组成的步兵师。如果德国陆军集团军群越过高加索的话,西方盟军还准备动员伊朗的9个步兵师,以及数量不多的伊拉克军队。

但是英国人终究没有机会在伊朗高原与德国山地步兵一较高下。而随着地中海战线上英美盟军由守转攻,最终在意大利半岛陷入僵持状态。集结在伊朗的英国陆军重兵集群不断抽调到北非,曾经枕戈待旦的“伊朗—伊拉克”军团再次成为一支在中东地区维持交通和治安的后备军。甚至连这个工作早已不负“日不落帝国”强盛的英国人也要向美国人求助。

而与喜欢把一切交给军队的苏联人不同,美国人在伊朗除了少数的工兵和军事顾问团之外,华盛顿在协助伊朗扩建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港口,修复现有的公路,修建新的公路和机场,并改造纵贯伊朗铁路的工作上更多的借助民间的力量。因此尽管苏联红军在伊朗这个次要方面上部署的兵力远比不上纵横数千公里的正面战场,但却是伊朗高原上此刻最为强悍的军事力量。

而在整个德黑兰会议期间,虽然理论上会议安全工作应该由东道主—伊朗方面全权负责。但是显然没有一个与会国家会完全放心的把自己国家元首的安全交给那些波斯人。而根据苏联方面的情报,柏林方面早在1943年9月份便通过安插在西方情报系统内的“鼹鼠”获得了会议的准确时间和地点。而被称为“欧洲最危险男人”的党卫军上校—斯科尔兹内在成功营救墨索里尼之后再出操刀,制定了一系列铤而走险的刺杀计划。

几批精锐的德国伞兵奉命潜入伊朗境内,这些隶属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