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二梯队 四(1/4)

作品:《决战1984
决战1984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同志们!我们已经抵达了目标地域的上空……伟大的苏维埃正在关注着我们!乌拉……”随着轰鸣的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越过被绚烂的防空炮火点缀得如同白昼的天幕,作为突袭北京的苏联空降部队第二梯队的第76近卫空降师此刻已经抵达了中国首都的上空。面对着机舱后部缓缓打开的蚌式舱门,全副武装的苏联第76空降师第104团第2营营长巴彼切夫中校拍着一个个从他面前匆匆走过的年轻士兵的肩膀大声鼓励道……

作为后续投入战场的生力军,苏联空降军第二梯队拥有着远比第一波次降落的同僚更为有利的优势—跟随第一波次空降部队一起着陆的隶属于苏联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的“斯贝茨纳兹”(注1)特种部队已经建立起了多个大功率的地面无线电引导站,可以顺利的引导后续投入的部队准确的抵达目标区域。但是作为第二梯队的他们却同样也要承担着远比第一波次降落的同僚的更为凶险的战场环境。

毕竟战斗已经进行了近5个小时,奇袭的效果已经荡然无存,尽管苏联空军努力保持着对北京地区战场的全纵深火力压制。但是作为一个大国的首都即便是强大的苏联终究也不可能是闲庭信步。事实上从起飞开始,第76近卫空降师的麻烦便从未中断过。由于机场容量和空中管制等各方面的限制,包括从遥远的乌拉尔山以西的苏联欧洲部分转场过来的近千架军用运输机之中有相当部分出现了滞留空中和来不及完成战前整备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第76近卫空降师的空降行动整体推迟了1个多小时。

而在起飞过程中更有多架军用运输机由于机械故障而不得不中途返航,好在这些运输机大多已经参加过第一次空投作战,再次执行空运任务时大部分运载的都是准备空投的补给品,因此并没有对第76近卫空降师的战力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当机群越过外蒙古的天空之后,中国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拦截却令庞大的运输机群举步为艰。

尽管苏联空军一再认定经过了前后多轮的火力突袭,中国空军位于三北一线前沿部署的空军基地和野战机场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相关的战情通报中,苏联空军一再宣称已经将数千架中国空军的战机摧毁在了跑道之上,黄河以北的天空理论上已经不可能再有红五星和八一组成军徽还在翱翔。但是在第二次空降的过程之中,负责护航的苏联空军和防空军却意外的遭遇到了数以百计的中国空军各型战斗机的拦截。

其中最令苏联空军感到头疼的是中国空军自行研制的最为新锐的全天候截击机—歼—8。应该说在战前苏联情报部门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中沈阳飞机设计所(601所)接收了中国空军所提出的相关意见对歼—8型截击机进行大规模改进的消息,甚至已经拍摄到了采用两侧进气,在头部安装雷达的歼—8在中国北方进行试飞的相关照片。但是莫斯科方面却认定中国落后的航空工业在短时间内应该无力对这款新型战机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并没有对这一情况保存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苏联方面的轻慢并非全无道理。经过十年动荡之后的中国的确在航空工业上落后于这个世界空军的平均水平。仅以歼—8型为例,由于交流供电系统和雷达系统的研制进度长期滞后,使得原计划承担全天候截击任务的战斗机最终只配备了直流电和测距器,仅能用于白昼作战。但是莫斯科方面却忽视了中国军工在巨大国防压力下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执直。事实上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大力支持下,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加装了刚刚研制成功的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平显火控系统、通讯/导航/数据传输系统等新型设备的歼—8截击机已经开始列装中国空军。

而为了在战争爆发之初可以保存实力,这些新锐战斗机主要部署在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山东乃至湖南、湖北一线。而其中首批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