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古都巷战 一(1/3)

作品:《决战1984
决战1984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就在并不遥远的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虽然先后装备了59式中型坦克、63式装甲输送车,但依旧缺乏与之配套的履带式装甲指挥车,部队在机动之中即便是师、团一级的指挥人员只能通过指挥员乘坐比普通坦克多装一部电台的指挥坦克、或乘坐63式装甲输送车等车辆来进行。

面对着部队在一系列战备和演习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日益强烈的需求,解放军总部机关于70年代初开始酝酿为部队研制和装备专用装甲指挥车的问题,并于1975年左右定下研制我国第一代履带式装甲指挥车的决心,向研制和生产63式装甲车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等单位正式下达了研制任务。最终在198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专用履带式装甲指挥车终于正式开始列装部队了。

虽然鉴于日益逼近的战争威胁,中国各大军工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的将更多的这种部队官兵盼望已久的新型装甲指挥车送下生产线。但是在在警卫第三师之中,这种即便在各大甲类集团军之中供师、团指挥员和参谋通信使用的专署车辆的配备也只能用奢侈来形容。此刻在侦察一连的第二突击机群的行进队列之中,连长岳海波便在全连唯一的一辆崭新的81式装甲指挥车内有些焦虑的仔细查看着已经在他的心头默记了无数遍的北京市军用地图。

对于一支负责拱卫着首都的警卫部队而言,连长岳海波深知虽然从地图上来看,自己所在的岗位位于众多边防部队防线的后方。但是在日新月异的战争模式面前,空间和距离并不意味着安全。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每一次从自己的部队位于管庄的营区出发前往市中心办事,岳海波总会从实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条道路,甚至留心观察关键性路口附近的每一栋建筑。

此刻这几年以来的所留意的每一个细节都跃然于脑海之中,虽然眼前只是一张平面的北京地图,但是在岳海波的眼中却宛如一幅三维空间的城市沙盘。北京的中枢神经无疑是集中于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天安门和中南海。前者不仅是北京这座城市的象征,甚至可以说中国的代名词。而中南海则众所周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和部分国家领导人的住所。一旦这两个地区被入侵者占领,除却实质性的损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将极大的挫伤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士气。

因此在警卫第三师平时的针对性训练之中,除了防御跨越内蒙古沙漠和燕山山脉直低北京城下的苏联重装地面突击集群之外,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向中心城区的向心突击也是时常拿来演练的传统项目。而从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位于管庄的营区通往北京中心城区的道路主要有三条:

除了从建国门方向直扑长安街的线路之外。经过位于管庄以北的朝阳路,经过朝阳门外大街、朝阳门大街,通过五四大街直到景山前街的路线无疑是最为捷径的。而这一条路线也正是此刻侦察一连的前进方向。单纯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岳海波无疑是坚决拥护团部所下达的这一命令的。

但是在漫长的近半个小时的急行军之中,却始终没有后续部队跟上的这一现实却令岳海波不得不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自己并不在团主力部队开进的进攻轴线之上。而从南边的建国门方向刚刚传来的隆隆炮声似乎更坚定了他的猜测:团部主力正在沿着建国门外大街攻击前进。而侦察一连向朝阳门方向的挺进最多只是一次“投石问路”性质的地面侦察而已。而正当岳海波的心情跌到谷底之时,在他的前方突然响起剧烈的枪声……

事实上岳海波的判断并没有错,就在侦察一连的前锋部队抵达朝阳路和关帝店北街的交汇处之时,警卫第三师第十三团一营已经抵达了大北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明代还是草木繁盛、飞禽走兽聚集的皇家猎场的大北窑此刻初具一个新兴城市商圈的轮廓了。新近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